叶澄衷的故事 叶澄衷是如何将生意越做越大的

本文已影响8.58K人 

据说,近代上海开埠通商后,最早闯荡上海滩的宁波人主要靠“三把刀”,一是剪刀、二是菜刀、三是理发刀。

这就是说,早年来上海的宁波人主要从事裁缝、厨师和理发三个行当

不过,凡事皆有例外,譬如被誉为沪上“宁波帮”先驱的叶澄衷来说,他靠的可不是“三把刀”,而是一条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上来回摆渡卖货的小舢板。

叶澄衷,字成忠,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浙江镇海人(今宁波)。

叶澄衷出生时,正值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在其家乡,与镇海隔海相望的舟山(定海县)即与英夷发生激烈战事。

战争结束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被划为通商口岸。表面上看,这一切似乎与叶澄衷毫无关系;但作为背后的一股潜流,其人生却因为这些历史背景的变化而全然改变。

叶澄衷的故事 叶澄衷是如何将生意越做越大的

叶澄衷

叶澄衷早年丧父,家境贫穷,其九岁才进私塾,但也只读了不到半年的书,后来就到一家豆腐坊去当学徒了。

众所周知,以前的学徒生涯极其受苦而难熬,后来他实在受不了店主的气而回到了家中。

14岁那年,一位倪姓乡人愿意带他到上海去学生意,但需致笔送人情和旅费两千文,叶家拿不出这笔钱,最后只好以秋收稻谷作抵,这才得以成行。

此后,叶衷澄即随乡人闯荡上海滩,并由此闯出了一番大名堂。

初来上海时,叶澄衷受雇于法租界某杂货铺,还是从学徒开始做起。做满三年后,好不容易可以出师了,但叶衷澄觉得店主经营懒散,前途无望,不久就自动离店。

此后,在乡人的指点与帮助下,叶衷澄干脆自立门户,他每日在黄浦江与苏州河上驾着一条小舢板,船上备些日用品和食品等,专门贩卖给停泊在江上的外国轮船。

叶澄衷的故事 叶澄衷是如何将生意越做越大的 第2张

因为经常和外国水手打交道,叶衷澄也逐渐学会一些外国话,并在这一过程中结识了一些外国人。从此,他也就靠着这些所谓的“洋泾浜英语”在十里洋场上站稳了脚跟。

没多久,未满18岁的水上小货郎叶澄衷突然在上海滩上爆得大名,其事迹不但被当时的西文报纸竞相登载,而且在半个世纪后还被写入了《清史稿》中的《孝义传》,其中云:

“西人有遗革囊路侧者,成忠守伺而还之,酬以金不受,乃为之延誉,多购其物,因渐有积蓄。”

那么,这里说的是什么事呢?

原来,当时有个洋行经理雇叶澄衷的舢板摆渡过江,船靠岸后,洋人因有急事而匆匆离去,结果将公文包给忘在舢板上了。

叶澄衷的故事 叶澄衷是如何将生意越做越大的 第3张

ws

洋人走后,叶澄衷打开包一看,里面钱款甚巨,而且还有戒指、公文等物。

这当口,叶衷澄只要贪念一闪,或许会立刻驾着舢板掉头就走,从此销声匿迹,那坐享七八年的荣华富贵,完全不在话下。

然而,叶澄衷并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了等在原处,待先前那洋人赶回后,即将皮包原物奉还。

洋行经理万万没有想到,一个中国苦力竟然如此诚实,这不免让他大为感动。事后,洋经理不仅为叶澄衷介绍生意,而且还在报上为之大大鼓吹了一番。

叶澄衷的故事 叶澄衷是如何将生意越做越大的 第4张

1862年,叶澄衷用几年来辛苦赚来的一点积蓄在虹口百老汇路(大名路)上开了一家“顺记五金洋杂货店”,后者主要为来往的外国船舶和周边的机器厂提供五金配件等。

可不要小看了这家五金店,它既是上海滩上华人开出的第一家五金商号,也是叶衷澄一生事业的发迹之始。

随着近代工业的不断发展,五金行业也迅速兴起,上海作为开放的前沿,生意更加好做。在此难得的机会下,叶衷澄将五金店的规模不断扩大,他在十几年的时间里陆续开设了“新顺记”、“南顺记”、“北顺记”等分号。

之后,叶澄衷花费巨资收购了德国商人开设的“可炽铁号”,由此介入煤铁生意,并先后成为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总局等大企业的供应商。

之后,叶澄衷的生意越做越大,进而成为宁波商人中的翘楚。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