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赵恒之后,为何没有皇帝再去泰山封禅呢?

本文已影响3.76K人 

宋真宗赵恒是一位有思想、开明守成的皇帝,他的《励学篇》虽有些封建思想,但却为全国的学生们加油打气,鼓励他们勤奋读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除了《励学篇》,真宗赵恒还倡导廉政,提出了“清心、奉公、修德、务实、明察、勤课、革弊”等七个标准要求,为为官者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提出了很有见地、有针对性的警示和训诫。尽管有封建皇权的烙印,但仍然对现代社会提供了有益的示。

宋真宗赵恒之后,为何没有皇帝再去泰山封禅呢?

为了配合《文武七条》,真宗赵恒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严谨有序的官员选拔任用制度。宋代官员在试用期内需要有若干名正式官员保举才能转正,而曾经犯有贪污罪的官员则无法得到保举和转正。一旦成为正式官员后,若再犯贪污罪,则升迁的机会基本上没有了。这样一来,各级官员的贪污行为相应减少了。同时,宋代官员的监管体系比较严密,吏部建立了官员档案,设立了监察部门和监察官员,制定了监察官员失职、自身贪腐必受惩罚的制度,有效增强了监察力量。

宋真宗赵恒之后,为何没有皇帝再去泰山封禅呢? 第2张

根据记载,在宋真宗赵恒之前,先后有五位封建帝王在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这些帝王在泰山(当时人们认为最高的山)举行祭天祭地仪式,以显示自己“受命于天”的崇高地位,也是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自宋真宗赵恒之后,中国封建历史上再也没有皇帝东封泰山,封禅泰山的历史就此结束。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