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东汉时期汝南袁氏为何没有陈郡袁氏辉煌?

本文已影响2.72W人 

三国之时,袁氏为天下望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袁绍和袁术正是凭借这点,才能在那乱世中迅速崛起。只是,袁氏并非只有一脉。袁绍和袁术应属汝南袁氏。除此之外,还有阳郡袁氏、扶乐袁氏,阳夏袁氏等。

同为袁氏,却有地区之分,这并不奇怪。就像《后汉文》中所记载,“郡县有沿革,居处有迁移,史称籍贯两岐”。宗族人口多了,发展方向不同,定居在不同地点,导致的结果自然是“籍贯两岐”。

揭秘:东汉时期汝南袁氏为何没有陈郡袁氏辉煌?

唐代韩愈曾写《袁氏先庙碑》,其间记载了袁氏袁氏一族的起源。按照韩愈的考证,袁氏的先祖应是舜,其后代有一名为“妫满”者,是武王伐纣立周之后,陈国的第一任君主。而在妫满之后,又有后代名为妫诸,他的封地在袁乡(又说辕乡)。古人常以封地为姓,如此,妫也就成了袁。

在此之外,《袁氏先庙碑》中还写有这样一句话:“(袁氏)常居阳夏,阳夏至晋属陈郡,故号陈郡袁氏。”这是陈郡袁氏的由来。须知,陈郡之地,与昔日陈国属地大致相似。秦朝之时,陈郡又名淮阳国,陈国的国境则是在淮阳之地。

袁氏源自陈国,后常居阳夏,阳夏因为属于陈郡,所以被称作陈郡袁氏。大家看明白了吗?从某种意义来讲,陈郡袁氏应是这一宗族的“根”。无论是单列出来的阳夏袁氏,还是扶乐袁氏,都属于陈郡袁氏。只一点,袁绍和袁术所在的汝南不属陈郡,这一支脉应是从陈郡迁移而走,也就是“籍贯两岐”了。

揭秘:东汉时期汝南袁氏为何没有陈郡袁氏辉煌? 第2张

韩愈雕像

袁涣,正是三国时期陈郡袁氏的翘楚。时至今日,他的声名虽比不得袁绍、袁术,但观其人生轨迹及后代子孙,却是比袁绍、袁术好得太多。须知,以袁绍、袁术闻名后世的汝南袁氏,先后为曹操为歼灭。他们虽在东汉末年兴隆一时,却如烟云般迅速消散。反观袁涣一门,却在东汉末年之后,香火延绵,到唐朝时亦是人才辈出。孰高孰低,一目了然。至于为何如此,在笔者看来,其根由应在其“家风”。

话说,袁涣乃是东汉灵帝时官至司徒的袁滂之子。袁滂在世之时,虽权宠盛极,但“中立于朝,故爱憎不及嫣”。这一点,明确记载于史书《册府元龟》之中。袁滂如此,到袁涣时,亦是如此。三国志载,“涣清净,举动必以礼”。所谓清净,为恬淡清净之意。所谓举动必以礼,是为举止遵循立法。这在那动荡的东汉末年,王孙贵胄之子皆藐视王法之时,袁涣可谓是一股清流。

袁涣有才德,他曾不止一次地向曹操建议,用道德和仁义的力量去教育和安抚万民,收集文献典籍,弘扬先圣教诲,以文治令天下百姓归心,整治天下风气。

曹操很欣赏袁涣。袁涣去世时,他很悲伤。唐代时官方修撰的《艺文类钞》中,还言明曹操因袁涣的死而流泪,“及卒,太祖为之流涕”。

袁涣之后,便是其子袁侃。他和袁涣以及祖父袁滂一样,亦是清净自守,性情恬淡。不止于此,还有袁涣的堂弟袁霸、袁徽,乃至其子侄辈袁亮,尽皆有袁滂遗风。试问,若非家风如此,他们又如何都能拥有这样一致的秉性?

而在此之后,到韩愈所写《袁氏先庙碑》的李唐之时,袁涣所代表的陈郡袁氏辈有才人出,历朝历代皆有活跃在政坛者。

唐朝姓氏学家林宝曾写《元和姓纂》,其间言明,在魏晋南北朝这诸多朝代中,陈郡袁氏记载于正史的有二十八人,其中,位列三公、尚书令、仆射的便有十七人。历经几次大动荡时代,他们能够始终岿然屹立,远离刀光剑影,莫不与其家风有关。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