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为何没能灭了西夏?其实宋神宗差点成功了

本文已影响2.85W人 

宋夏战争是发生在北宋时期西夏和北宋之间的一系列战争,最终北宋非但没能消灭西夏,反而被金朝所灭,战事结束。接下来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实北宋神宗是差点灭掉西夏了的,元丰四年,北宋出兵数十万,计划先取灵州,再克西夏全境的“灵州之战”,就是针对西夏的灭国之战。

但谁知道,这场几乎要成功的大战,竟然毁在了北宋将领的内斗中。

西夏对北宋的威胁始于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党项新首领李继迁不满族兄李继捧对大宋朝廷谄媚献地的屈辱姿态,特别是在西夏割让了五州之地纳入北宋版图后,李继迁正式举起了反宋的大旗,自此成为了北宋的心头大患。

北宋为何没能灭了西夏?其实宋神宗差点成功了

灭西夏的最大倚仗:西夏“立国不稳”。

其实北宋和西夏的关系有些“可爱”。

因为西夏的前身乃是唐朝末年册封的“定难军节度使”,盘踞于西北的党项人对大唐帝国有匡扶救难之恩,因此便赐姓“李”,并且让他们时代继承大唐公认的“定难军节度使”,党项人拓跋思恭也因此变成了李思恭。

也是从唐末开始,党项民族自始至终把自己摆在了一个“很低”的姿态,虽然有的时候不老实,趁着五代王朝的势弱占据一些土地,但中原王朝要是“发飙”了,那么党项人仍然很乖地低头认错,比如李继捧时期,党项实力越来越大,逐渐威胁到了北宋,于是宋太宗以君主名义要求党项首领来开封吃个便饭,顺便检讨下错误。

明明都打得过,李继捧却用最怂的办法回应北宋朝廷:

“好的老大,我来啦”。

所以李继迁看李继捧不顺眼,他觉得北宋就是纸老虎,于是便拉拢起党项还有血性的族人反抗北宋,他害怕自己说服力不够,就把李思恭的画像拿出来四处宣扬,生怕大家不知道他是李思恭的后裔。

客观地讲,也是自李继迁开始,北宋开始正视西夏(此时的西夏还没正式成立西夏国),而西夏顶着明面上的压力非要立国,到了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的时候,这个愿望终于达成。

但建国归建国,在西夏这块地方,并不是只住了党项人,还有大量的汉人,这种胡汉混住的现象,在唐代就已经开始了百年之久,因此党项人立国,需要考虑如何选择国家文化,到底是党项文化还是汉文化,必须斟酌清楚,不然国家就乱。

也就是这个明面上的问题,西夏却根本没有处理好,因为西夏内部自己也是有权力纷争的,比如李元昊,他主导“去汉复蕃”,把发型改回党项人那种“潮流”的大光头,可李元昊的儿子李谅祚却为了将权力从外戚手上拿回来,又恢复了“去蕃复汉”。

北宋为何没能灭了西夏?其实宋神宗差点成功了 第2张

这就导致了西夏产生了一种分裂的“国格”,北宋人有正式看到灭掉西夏的可能性所在,因为只要有西夏人认可汉文化,那么北宋就能有办法同化他们,这就极大地解决了战争后的“统一问题”,说白了,打西夏,只要把他们的统治者灭了就足够了,剩下的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

元丰四年的西征,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元丰西征的准备工作。

元丰三年(1080年)时,西夏内部又搞出了很有趣的内斗,李谅祚之子李秉常为了在外戚手上夺回权力,实行了“去蕃复汉”的政策。

这看起来是不是似曾相识?

是的,李秉常和他爹李谅祚一样,都成为了权力上卑微的争渡者,只能用这种方法,所以西夏再次上演“国格分裂”的病态现象,党项贵族的头发剃了又蓄,蓄了又剃,这光头到底是留还是不留都搞不清楚,于是便发生了内乱、政变。

政变发生后,李秉常被软禁,而在被软禁前,李秉常以“河南之地”(黄河以南)送给大宋引大宋入局,宋神宗当时听到了这个消息,笑都笑醒了,但转头听见李秉常被软禁,顿时勃然大怒:

“那可是大宋人民的挚友亲朋啊”!

北宋为何没能灭了西夏?其实宋神宗差点成功了 第3张

没有理由都要想办法打,更别说有借口了,当时坐镇甘肃、陕西的俞充、种谔等人也纷纷上书,看着这西夏边民天天人格分裂似的,要不就干脆发兵拿下西夏得了。

这个时候的北宋什么都不多,就是钱多、粮多、马多,因为在不久前,王安石变法就给大宋补充回了大量的元气,虽然王安石此时被人针对打压了,但国力仍在,于是宋神宗大手一挥,开启了大宋新任务:

灭西夏。

灭西夏不是喊喊口号而已,宋神宗预计出兵三十万攻打西夏,这三十万部队分为五路,而策略是“先都城,后重城”,目的是“灭夏首,吞夏国”。

具体来说,就是先攻破西夏的都城灵州,然后再拿下西夏其他的重要城池,只要除掉了西夏的统治阶级,西夏就已经等于是被收入大宋的囊中了。

北宋为何没能灭了西夏?其实宋神宗差点成功了 第4张

而这五路大军分别是:

由签书经略司事王中正率领的东路军,从陕西麟州出发,带兵六万,后勤的民夫是一比一的,也是六万。

由鄜延经略安抚副使种谔率领的北伐军,从陕西的绥德出发,带兵近十万。

由环庆路经略使高遵裕率领的北伐军,北伐军有蕃、汉步兵以及骑兵共八万余人从甘肃环县出发,并且还配备了近十万的民夫作为后勤,这支军队也是攻打西夏都城灵州的主力军。

由泾原副都部署刘昌祚率领的北伐军五万人向灵州都城直接发起进攻,而刘昌祚受高遵裕节制,是不二的主力军。

由宦官李宪带领的熙河路、秦凤路军西路军向东前进,而李宪还带着宋神宗诏用吐蕃兵的圣旨,让吐蕃也出三万兵马协助宋军。

这五路大军可谓是“环环相扣”,他们行动起来对西夏就是灭国的灾难,而西夏内部知道大宋如此之动作,内心早就慌了,甚至已经出现了投降派,别人不知道,西夏统治者自己知道西夏内部是一个什么情况,所以也仓促地派出军队抵御大宋。

灵州之战:开头封神,结尾丢人。

在宋神宗的计划里,高遵裕是攻克灵州的“功臣”,因为高遵裕是他的母亲高太后的家人,所以最大的功劳,宋神宗就准备送给高遵裕。

而在拿下灵州后,西夏的兴州、夏州、怀州等重要城市都是轻而易举,更别说还有人心的归顺,在宋神宗看来,此次大胜那是板上钉钉。

事实上,很多情况一开始也正如宋神宗想的那样。

元丰四年七月,灵州之战正式打响,而来势汹汹的北宋军队士气高昂,高遵裕、刘昌祚、种谔、王中正捷报连连,西夏的军队人数本就是劣势,还疲于奔波,不断被北宋军击溃,就连来打酱油的李宪都一路畅通无阻。

到了八月二十八日,种谔在无定河创造第一个“大捷”,斩杀西夏兵近万,而被西夏派出来抵御大宋的军队仅是十万人,这一战就折损了十分之一,西夏的败相已经展露无疑,西夏的灭亡时间是何时,就看大宋何时进军到灵州是什么时候了。

十月初的时候,北宋军打到了石州,西夏人都荒唐到弃城逃跑了,而一部分党项人都已经“投城”了,比如西夏的索九思就投降了大宋,并且跟着宋军一起进攻银州,再比如嵬名讹,他投降了宋军后也跟着宋军一同继续深入西夏。

北宋为何没能灭了西夏?其实宋神宗差点成功了 第5张

而西夏此时只能进行“骚扰”政策,就是不断地打击大宋的粮道,试图截断大宋的后勤输送,事实上这一招还真的有用,但问题是大宋军队也不是吃干饭的,西夏军打击粮道,他们就去吃西夏的粮,比如刘昌祚,他就知道西夏在鸣沙川有一个藏粮百万的“御仓”,打下了御仓后,北宋的补给依然不受太大影响。

也是这个时候,刘昌祚率先打到灵州城下,更夸张的是,灵州诚恳竟然还没来得及关上,刘昌祚差点就带人杀了进去。

西夏的灭亡就在眼前,也当刘昌祚准备拥抱这个“灭国之功”时,幺蛾子出现了。

关系户高遵裕不开心了,他唯恐宋神宗给他准备的功劳被刘昌祚夺走了,于是高遵裕下令,让刘昌祚在灵州城前待命,不可以主动攻城,一切要等到他来到。

要是正常人来看,就会纳闷,这是什么鬼命令?

但事实就是,这确实是高遵裕发出来的指令。

刘昌祚很无奈,可大宋重文抑武,他一个武将能反抗吗,所以他只能听从高遵裕的命令,在灵州城下晒太阳了。

可表面是没有什么损失的等待,事实上,这场“西征”对大宋另外几路大军的压力是很大的,因为西夏人对粮道的不断侵扰,王中正和种谔的后勤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随着他们越深入西夏,这种打击越大,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是立即给灵州施加压力,就算一时半会灭不掉西夏,也能让他们带兵赶回去勤王。

北宋为何没能灭了西夏?其实宋神宗差点成功了 第6张

所以高遵裕的无知命令,让西征出现了变数。

等高遵裕来到了灵州城下后,灵州城内部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而高遵裕从头到尾就看刘昌祚不顺眼,事事都和刘昌祚反着来,相当于刘昌祚说要用石头砸开城门,高遵裕就改用棉花,总而言之,高遵裕就是想抹掉刘昌祚这一战出色的表现。

这样做的结果就只会是灭亡。

看着宋军跑到灵州城下“表演”,西夏人笑了。

于是在僵持中,西夏人挖开了黄河,让泛滥的河水冲垮了宋军,北宋两路大军在灵州城下被冻成了狗,然后西夏骑兵趁机在城内杀出,让北宋军溃逃,这一次袭杀才真的是要了北宋大军的命,刘昌祚和高遵裕两路大军被西夏军一边倒地屠杀,最终仅仅是逃跑了一万三千人,其余的宋军都成为了灵州城下的亡魂。

高遵裕和刘昌祚大败后,其余几路大军的压力剧增,西夏军迅速驰援,本来是一路顺风顺水的王中正也在途中被夏军挫败,因为天气开始变冷,加上粮道被断,宋军被夏军击杀的人数或许不多,更多的是冷死的。

而种谔和李宪两路眼看西征无果,便只能撤退了。

一场明明胜利在即的战争,竟然因为如此低级的错误失败,西夏不仅没有被灭亡,北宋“愚蠢”的操作还让西夏军趁机重创了他们,被王安石变法圈来的财富,相当一部分折损在了灵州之战中,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北宋无法灭西夏的核心根源:自己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

元丰四年的灵州之战,乃是整个北宋历史上距离“灭夏”最近的一场战役,甚至可以说,高遵裕如果没有阻止刘昌祚攻城,在同年,西夏就已经被北宋给灭掉了,最迟不超过一年半,宋神宗在位时期,就能完成西夏的吞并事业。

但即便局势如元丰四年一般好,北宋都还是输了,输的原因也不复杂,既不是军队的战斗力不行,也不是军队没钱没粮,就是在于军队本身的指挥有着重大失误,往深了讲,是权力斗争,摊开了讲,就是文人和武人争功造成的悲剧。

本质还是“左文右武”的国策使然。

王安石变法之后的大宋,是军事、经济实力最强的一个阶段,但即便如此,大宋还是拿不下西夏,甚至以一种十分低级的错误将自己的底蕴葬送了,灵州之战的失利,直接造成北宋一直到灭亡为止,无法主动发动大型的灭国之战。

而西夏看似击退了北宋军,可西夏内部的矛盾更加尖锐,譬如西夏投降的那些军士,还有西夏那些本来就倾向于“投入”北宋怀抱的政治家,他们都受到了西夏统治者清洗,可西夏的人本就不多,经过清洗后,又还能剩下多少?

北宋为何没能灭了西夏?其实宋神宗差点成功了 第7张

还有另一方面,那就是西夏本身的资源就是很匮乏,大多数时候都是从大宋“贸易”得来的资源,经过大战后,西夏的贸易被斩断,国内生存物资大量减少,临边百姓逃到北宋境内的不在少数,所以西夏看似打赢了保卫战,却把西夏拖入更深的深渊。

但还是那句话,西夏再怎么烂,也不是内部存在问题的北宋能解决的,即便让宋神宗再来一次,在左文右武的时代背景下,宋神宗敢放开兵权让刘昌祚、种谔直接灭掉灵州吗?

想必宋神宗不敢,那既然不敢,灵州之战的悲剧一样会继续上演。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